English Version

李偉強教授接受電台訪問暢談博文教育

李院長接受電台節目主持林偉文先生(左)及阮德偉先生(右)訪問。

李院長鼓勵主修科學的學生選修例如社會科學、人文學科和文學等學科,藉以擴展視野。

博文及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李偉強教授於2023年7月4日出席新城電台資訊節目,就博文教育與聽眾分享己見,並介紹教大的人工智能及教育科技課程。

以下文字摘自電台訪問內容,李教授並在採訪後就幾個觀點作了進一步闡述。

 

 
問:何謂博文教育?

李教授:博文教育或博雅教育的理念在美國十分流行,當地很多博文學院都提供科學、社會科學、美術,甚至體育等學科。現代社會非常多元化,衍生了許多互相關聯的問題,由於我們經常需要利用跨學科的知識和方法來解決這類問題,因此對擁有個性全面和多領域知識的人才需求十分殷切。博文教育本質上正是一種全面教育,向學生教授當今社會所需的知識,博文教育不僅教導學生如何學習,還啟發他們的思考和創意,以及學習與自己和他人溝通的技巧。

 

問:近年,香港多所高等院校都有開辦博文課程,教大提供哪些博文課程?這些課程的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前景如何?

李教授:雖然博文教育涵蓋的學科範圍很廣,但我們學院所提供的博文課程擁有自己的特點。例如教大最近推出的人工智能與教育科技榮譽理學士課程(BSc(Hons) AI&EdTech)屬博文及社會科學學院管理的本科課程,由於博文教育的理念鼓勵同學學習其職業以外所需的知識,因此我們同時鼓勵主修科學的學生選修如人文學、文學、視覺藝術、社會科學及運動科學等主修以外的學科,藉以拓展視野。

學生的學習內容不應只局限於自己的課程,大學教育亦不應僅限於提供職訓和技術技能,而是應讓學生深入探討不同領域的基礎知識;通過這種方法,我們除可讓學生掌握有志從事專業所需的知識外,更可培育具備其他學科知識的全面人才。

 

問:過去的學士學位專注例如數學、物理、社會學或心理學等單一學科,今天的學士學位課程涵蓋不同範疇的學科,有些課程甚至涉及五,以至六個不同學科和範疇的知識,這是否當今大學課程設計的趨勢?

李教授:是的,過去大學課程專注於某一特定範疇。三十年前修讀數學或物理的同學,甚少需要學習主科以外的其他科目。如今情況有別,例如剛提及的人工智能與教育科技榮譽理學士課程結合了人工智能和教育科技。隨着時代轉變,人類意識到狹隘的焦點可能限制了學生學習的機會和接觸其他領域的知識。當今的教育工作者認為,大學教育不應僅限於學習單一專業所需的技能或知識,我們應通過更廣泛的學習內容,接觸包括社會科學、人文學和文學等學科,來培育學生的個人成長。一個發展全面的人才應了解不同範疇的事物,這是全人教育的精髓,亦成為了現今教育的主流趨勢。

 

問:李教授是國際大數據專家,可否分享你對大數據的看法,以及其對當今社會的意義?

李教授:今天,大數據蔚然成風,甚至成為普羅大眾茶餘飯後的話題,大家都認為大數據是一項突破性技術,可以提供更準確和有效的預測。在電腦尚未出現的年代,我們缺少有效的途徑來收集大量信息,當年我們只能靠問卷、面對面或電話訪問來收集數據。隨著社會不斷發展,我們越來越需要更精確、更詳細和大規模的數據來協助改善商業、財務、管理甚至政治決策,促使現今一代人對大數據抱有更熱切的渴求。

1994年,數間師範學院合併成立香港教育學院,之後升格為香港教育大學。因此,教大在教師培訓方面擁有悠久的傳統。 該刊物是1969 年 7 月羅富國師範學院校刊的封面設計。刊物由羅富國師範學院編輯委員會(香港)負責編輯,羅富國師範學院學生會負責出版。羅富國師範學院的歷史可追溯至1939年,當年是其中一間培訓教師的學院,亦是今天教大的前身。

問:教大近年取得長足的進展,成為全球教育領域最頂尖的大學之一,有什麼原因令學院取得如此顯著的進步?

李教授:香港教育大學取得今天卓越的成就實有賴其悠久的歷史。香港教育學院是教大的前身,學院當年由本港數間著名的師範學院合併而成,其中包括歷史可追溯至1939年的羅富國師範學院。換句話說,相對世界各地其他大學,教大在教育領域的教學和研究起步得很早,在培養教學人才方面擁有悠久而扎實的基礎。今天,教大提供包括幼兒教育、特殊教育、國際教育、應用心理學,課程設計等多個範疇,基本上涵蓋教育領域的所有課程和學科,這些課程和學科的表現都至少達到相當埋想的水平,某些更在國際間取得甚高排名。

 

問:你認為教大在哪方面比香港其他大學更具優勢?

李教授:大家普遍認為香港教育大學的優勢主要在於師資培訓,事實上,我們的優勢不止於此。教大在其他學科也有出色的表現,例如我們在環境學的研究就十分出色​,擁有數位著名學者,當中包括詹志勇教授,詹教授積極推動環保,又致力創造及改善城市的自然環境。環境科學與生態學的傑出學者黃銘洪教授,以及海洋動物和生態系統應對環境壓力反應專家胡紹燊教授。所有這些世界級環境科學家均榮登史丹福大學全球引文次數最多的 2% 科學家名單,他們的學術研究對所屬範疇貢獻良多。博文及社會科學學院共有近20位學者榮登史丹福大學全球首 2% 科學家名單,發表的著作廣獲引用。

 

問:由於種種原因,近年本地學校對教師的需求殷切,教大畢業生是否受惠於強勁的需求?他們的起薪點是多少?

李教授:我們教育學士學位畢業生獲聘為學位教師後,其起薪點逾三萬港元,這對年輕畢業生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開始。香港正面對教師嚴重短缺問題,未來幾年對新教師的龐大需求可能持續。我聽說本地學校正爭相聘用我們優秀的畢業生,甚至有學校主動接觸仍未畢業的同學。相信我們的學生確實能從中受惠。

 

問:在大灣區,許多新校剛建成或在籌建中,令目前區內面臨師資嚴重短缺問題,這情況會否為教大締造新的機會?

李教授:由於大灣區對教師的需求龐大,相信教大可為區內教師培訓作出貢獻,我們正在多方面努力,積極探索提供針對大灣區教師的培訓課程的機會。

人工智能與教育科技榮譽理學士課程教授學生人工智能和教育科技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並培養他們將這兩個學科的知識應用於教學中。

綜合環境管理榮譽理學士課程讓學生進行環境研究和學習環保所需的技能。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大灣區對此類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

問:香港即將公布中學文憑試結果,受惠於大灣區的蓬勃發展,並考慮未來就業前景,你會推薦學生報讀哪些課程?

李教授:博文及社會科學學院及教大另外兩個學院合共提供數十個備受推崇的教育學士課程。除教育學士課程外,學生還可以申請博文及社會科學學院的各類課程,這些課程都可以幫助有意在大灣區尋找工作機會的畢業生。

其中包括前面提及的人工智能與教育科技榮譽理學士課程。人工智能涉及廣泛的學科,涵蓋不同領域的知識和技能,而我們的課程專注人工智能在教育方面的應用,這亦是我們與其他本地大學同類課程的主要分別。

我想推薦的另一個課程是綜合環境管理榮譽理學士課程。隨著社會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日益重視,大灣區內許多城市對企業在環境、社會和管治(ESG)方面的表現要求越來越高,區內對具豐富環境研究和環保資歷的人才需求不斷增長,我們的課程正配合這發展趨勢。

 

請按此處重溫節目內容。

(中文翻譯:潘紹忠)